Colorful Guizhou: The 13th PhotoChina Original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Exhibition

乘坐时光机,梦回安顺,唤醒贵州儿时的记忆

梦回安顺

——对贵州儿时记忆的摄影重新探访

摄影家   庄 灵


作者1938年生在贵阳,五岁前长于安顺,抗战期间跟随父亲庄严先生护运故宫国宝在黔省六年,虽然生活艰苦,但儿时的乡情旧影,长大后无时无刻不在脑中萦绕。半个世纪后,1999年为了纪念父亲百岁诞辰,作者偕同两位兄长和家人重履故地,当时强抑心中激动,以手中相机摄下所见所感。

此后十余年,又得机在2004和2010年两度返黔,用镜头再探原乡旧貌新容;发现贵州天然景色固然秀丽无俦,山村苗寨也朴实依旧,然而一日千里的交通建设和城乡的快速现代化,已让许多旧景发生巨大改变,无数名迹也因社会的急剧变迁而永远失去原有的形貌(像当年存放文物的安顺城南华严洞的入口处,以及整个山门附近的环境都已发生重大改变,甚至让人以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令人不胜唏嘘。

如今,作者将前后三次访黔所摄影像稍加整理、制作,以「故宫国宝曾经暂存于贵阳(1938-1939)和安顺(1939-1944)」及「作者眼里的美丽贵州」这两个部份,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一起跟着原原去细细品味吧。

故宫国宝曾经存放在安顺

这是1938年第一批故宫已迁南京再经长沙、桂林、最后到达贵阳和安顺的精华文物,在贵州省境内以卡车输运装卸时的珍贵历史照片。原照只有35公厘大,是父亲留下的照片之一,但作者从未见过;这张照片推断应是故宫文物抗战播迁贵州时的唯一存世影像纪录。

作者父亲庄严先生(1899-1980),北京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刚刚成立的故宫博物院(1925),开始清点清宫文物;抗战时期负责护运第一批故宫国宝到贵阳和安顺。

作者(手抱之婴儿)与父亲、母亲申若侠及三位兄长庄申、庄因、庄喆,1939年摄于安顺。

贵阳毛光翔公馆旧宅,故宫南迁到贵州的第一批精华文物,1938-1939年就暂时存放于此。这是2010年作者参加「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团」在贵阳拍摄的。

图为1999年作者偕同兄长和家人重返贵州时,所摄的旅途窗外所见;其情景一如1944年全家人伴随故宫文物,沿川黔公路北上四川时的车中所见,似乎超越半个世纪的儿时记忆,霎时间又都回到眼前一样。

1999年安顺文庙。

1999年安顺文庙。


1999年安顺城中的大十字。

1999年东门坡附近的巷中。

作者儿时在安顺东门坡的旧时居处。那一次我们兄弟凭记忆花了好多时间才找到它,没想到居然还如昔日一般的屹立在那里,让我们感动莫名。

安顺驰名的地方早点「炸粑稀饭」。

东门坡街边卖炸豌豆饼的小摊子。

图为1999年作者回到东门坡时,感觉彷彿一切还是儿时模样;然而从作者2004年在旧居附近所拍到的大型广告广告牌(上图)来推估,今天整个东门坡地区,大概已经完全改建成一片现代化的新社区,而那些原有的老房子,大概也只能从回忆里去追寻了!

这两张照片,都是作者十五年前在安顺华严洞拍摄的。上图是洞口前方的自然景致,一切看来都和1944年前没有甚么差异;下图则是华严洞的真正入口,似乎也没有多大改变。

这是华严洞内一景,为作者2010年所摄;洞内照明用的大灯,是后来新装的。为了寻找当年真正安放文物的地点,考察团的成员们还在洞内巡梭研究了好长一段时间。

2004年,作者访黔公毕后从贵阳专程前往华严洞,目的就在寻访洞壁上传闻有父亲当年的题字。在多位摄影好友的热心协助之下,果然找到了那段题字;可是因为壁上水气的长年浸润,字迹大多已漫漶不清。后来经过作者的多方努力搜寻,才终于揭开谜底,不仅查出题字系出于当时故宫院长马衡之手,而且所有字迹亦皆已找到正确的解读。

2010年,作者随「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团」第三次回到安顺时,和全体团员在华严洞洞口处大门外的合影。

2010年的华严洞大门进口处环境外观。

1999年作者拍摄的华严洞原有山门。

进入大门以后所见景象,不仅山门已经不见,原有的「华严洞」石额,也已被拆放到上面新廊后侧的坡壁上去了!如果下次再去,不知又会见到甚么景象?

作者眼里的美丽贵州

美丽的峦峰沃野,1999年遵义途中。

黔东南山水,2004从江县。

都柳江畔渡口,2004年三都水族自治县。

摆渡船家,2004年都柳江。

渡船上,2004年都柳江。

三都水寨,2004年三都县附近。

浣衣,2004年榕江县。

江边即景,2004年榕江县。

夜郎湖畔,2004年普定县。

乡村公路,2004年普定县附近。

闲话桑蔴,2004年丹寨县附近。

苗寨一隅,2004年黔西县苗寨。

村寨学童,2004年山村小学。

课堂上,2004年山村小学。

外面更有趣,2004年山村小学。

庄  灵

1938年生,1948年随父亲护运第一批故宫文物到台湾。1953年开始摄影创作,并将摄影视为终生志业。1961年国立中兴大学森林系毕业,曾在台大视听中心及农业陈列馆工作三年;1965年考进台湾电视公司任新闻摄影记者24年。曾先后在国立艺专(即今台艺大)、文化大学、铭传大学及世新大学教授摄影课程。1971年与九位摄影家好友合创「V-10视觉艺术群」,致力于摄影创作新观念的推动;个人于国内外举行摄影个展、联展四十余次。

曾任「中华摄影教育学会」理事长;「影像杂志」编辑委员;「国美馆」、「北美馆」、「高美馆」、「史博馆」、「台博馆」及「国父纪念馆」之作品审查及典藏咨询委员。 现任「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理事长,「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奖」及2011年第十五届「国家文艺奖」。着有「摄影艺术散论」、「新闻摄影」、「庄灵逆旅形色摄影展专辑」及「庄灵、灵视」70回顾展专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