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ful Guizhou: The 13th PhotoChina Original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Exhibition

『 贵州分分钟 』修建于明朝的这座城门

WeChat 圖片_20210316094343.jpg

独家版权 禁止转载



一座城市,一方水土,

岁月留痕,绵延不绝。

故土风物,城北旧事。

 

2015年5月,《城北旧事 百年云岩·影像记忆》出版,这些关于贵阳城北——云岩的图像和文字,是回望,是记忆,是旧事,也是历史;它们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随着图像文字,我们沿路返回,看看城北,聊聊旧事。

 

每个周末,一段往事,讲述一个特别的贵阳城。


威清门是明朝天启六年修建的,那是1626年,也实在遥远。因为从这里出发,可以抵达重要的军事卫所威清卫,这里就被命名威清门了。据说,晚清的时候,刘韫良,一个楹联专家,为威清门写了一副楹联:

 

峰挺狮形争巽位

岭穿龙脉演乾爻

 

威清门,威仪棣棣!

 

人都有这样的经过。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一个个静静的早晨,不急不慢地走在大街小巷,去大人为我们安排好了的地方,接受人类文明的启蒙。黔灵西路是一条坡度很大的路,它的底端是合群路,再接下去是通衢大街中华路了。上端是高高的威清门。路的两边是高高矮矮的木楼,青色的屋檐错错落落,屋顶则是一律的青黛。黔灵西路街边有种“骑楼式”建筑,它是店铺前留出来的, 一头搭在店铺一边,一头跨在人行道上,用立柱支撑。这样,“骑楼式”行人道,让在这里走路的人,避免日晒雨淋。这些木楼多数是小商铺。那里几乎卖什么的都有,惯常都是生活品,而对我们却有说不出的牵引。


威清门内正阳街景。贵阳民间乐道的“九门四阁”中,威清门为其中之一,

是明朝天启六年 (1626 年 ) 修筑外四门时修建的。

因出此门可直达明代的重要军事卫所威清卫,故取名威清门。

晚清贵州楹联大师刘韫良为威清门写有楹联一副:上联“峰挺狮形争巽位”;下联“岭穿龙脉演乾爻”。

独家版权 禁止转载


每天早晨,薄雾之中,我上学时就在威清门 一带悠游。会在一个卖油条豆浆的小铺前久久站立,闻着油条从油锅里捞出来时散发的清香,眼看着面前淡蓝色的轻烟,馋涎欲滴。可我手放在衣袋里,捏着纸币,心里反反复复盘算,是买这油条呢,还是去买刚才看见的,同样诱人的烤烧饼呢?卖烧饼的地方是在威清门那里。那是一个偌大的菜市,人头涌涌,叫卖声声。“卖小豆汤豆豉颗四季豆米”的叫卖声特别的嘹亮而悠长。那叫卖的女人,长得俏丽,有人唤她什么“豆米西施”。我那时对“西施”一说,却不甚了了。我想来想去,又折了回去。每到放学的时候,我感觉最为轻松。我常常去我的同班同学李声荣家开的一间出租连环画的小铺,花一百元(币制改革后约值一分)看两本书。他家的铺面在“贵阳初中”下面一点,我第一回看的是《云山第一功》,是讲志愿军出朝打的第一仗。当时看打仗的书,最是津津有味,看完也无去意。因口袋羞涩,没法在那里久久地缠绵。我还和曾荣祚在他家黔灵西路上开的中药铺的柜台上,给《新黔日报》写下一篇稿子。不久,我们收到了九千元的稿费。呵,请别误会,这相当于现在新币的九毛钱。我们花三千元买了个皮球。

 

我在城基小学四年的时光是很快乐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沉醉在一些游戏、玩乐中,这应该是少年的天性。我们爱玩一种叫“克朗球”的比赛,四个人围在球桌边上,每人手持一根木棍,看谁先把木子打进洞去。谁先打完谁就是赢家。学校里有两三张球桌,打起来方便,只是看谁先去“霸占”球桌而已。当然,我们更爱的是踢皮球,下课十分钟也是不会放过的。学校小小的院落里,一下课,大家就在那里玩,带球过人,守门、射门,很是热闹。我们还通过报纸,关心起外界的足球赛事。我记得,有一年是英国足球队获得欧洲冠军。他们可以用脚背停球,我们觉得非常了不起。



威清门外金钟扑地坎马山一带官道。所谓官道,乃古代社会对官府出钱修筑的道路的称谓,

它一般来说是可以走马车的,是各地老百姓往来及物资运输的交通要道,

类似现在的公路干线。

独家版权 禁止转载

 

我们中午放学的时候,经常从龙泉巷、嘉禾路走。龙泉巷那一带有不少人在那里用大木桶发黄豆芽,一路都是水淋淋的。大木桶有好多,排得整整齐齐的。我看见有人不断从井里挑水往桶里倒。

 

不久,我考上了贵阳初中,第二年,改名为贵阳五中。也在黔灵西路上,也在威清门,老称谓是火神庙。

 

这个贵阳初中,曾经是贵阳第一所公立中学。当时主张名师治校。贵阳县的县长郑绍臣聘请过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王梦淹来当过校长,有“黄代数”之称的黄耀初当训导主任。

 

贵阳五中大门不宽,那里有一道道的石坎,要爬十多道石坎才进得了校门。一个叫何锡周的老师在那时当校长,记得何校长脸黑黑的,红红的,身材敦实,既威严,又和善。老师中也有著名的“肖代数”等。收发室是个白发老头,矮矮的个子,勤勤恳恳的。我念小学时,最羡慕的中学生上学可以不背书包的愿望实现了。腋下夹两本书,就可以去上学,好潇洒呀!

 

五中校院里有座小巧的碑亭,叫棠荫亭,大约四米高,四角攒尖,青瓦覆盖,红柱飞檐。亭内有郑绍臣肖像和《棠荫亭铭并序》的石碑。这个棠荫亭是为纪念郑绍臣而建的,棠荫取“柳栽今尚在,棠荫君讵怜”之意。同学们未必知道它的意义和价值,可谁也不会去损坏它。

 

循了威清门的日常世界,却叫人踏实、难忘。


独家版权 本文所有图文 禁止转载 



注:因部分图片联系不上作者,为充分利用、展示优秀作品,本平台决定在联系不上作者的情况下依然对优秀作品作出展示,请相关权利人及时联系相关许可合作事宜。